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通过严格的考核与答辩,北京市已有近万名“下海”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这是北京市科技术干部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流动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社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近年来,北京市有近1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将人事档案存放在人才服务机构,“下海”应聘于各种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如民营科技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
对于这些丢掉“铁饭碗”,“下海”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使自身价值让社会所承认,而职称评定是他们过去普遍忧虑的事情。
北京市科技干部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流动的需要,本着职称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于1993起相继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突破了数额控制、单位和系统的约束;采取了个人自愿申报、公开竞争、面对面答辩晋级的专业化评审格局,从而实现了资格与职务分开,职称与工资分开,评价和使用分开的社会评审模式。
据统计,5年来在万名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下海”人员中,有400多人取得了高级职称资格;有3300多人取得了中级职称资格;有6000多人取得了初级职称资格。尤其是一大批30岁左右既精通技术又谙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取得了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成为首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